結婚接親習俗及流程
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接親則是結婚過程中的重頭戲之一,它是傳統婚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結婚接親習俗及流程,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結婚接親習俗及流程
接親習俗的第一個講究是選擇良辰吉日。新人克服繁忙的生活工作,選擇一個吉祥的日子,既可以為自己的婚姻保駕護航,又可以讓親友們為自己祝福和慶祝。
接親習俗的第二個講究是新郎接新娘。新娘穿戴漂亮的婚紗,將在新郎的陪伴下從父母家出發,行至新家之門口。在此期間,新郎需要完成各種婚慶的互動娛樂環節,如前方設崗、放炮仗、贈送紅包等,全都是為了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
接親習俗的第三個講究是排場隆重。在接親儀式中,親友們會帶著喜氣洋洋的心情,為新人儀式營造喜慶熱鬧的氣氛。婚車需要裝扮得漂漂亮亮,新人需要進行傳統的拜堂禮儀,從而向雙方家庭和所有前來觀禮的人們傳達出兩家人以及自己心中的圓滿、幸福和美好。
接親習俗的流程分為五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新郎喜迎新娘。這個步驟通常是由新娘車到新家門口的時候,新郎在門口迎接新娘,由新郎用小鑰匙開啟新家的大門,從而為新娘打開家門。第二個步驟是新娘祭拜天地。新娘在進入新家之前要先祭拜天地,表示對先輩們的尊敬和祈求對婚姻的保佑和祝愿。第三個步驟是敬茶和香。這里新娘要為新家的親人敬茶和香,展現出對新家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接下來的第四個步驟就是新人行禮。這個環節的意義在于向雙方家庭表達感激之情,并向親友們發表結婚宣言。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新婚夫妻入洞房,全場掌聲和笑聲此起彼伏。
在接親習俗中,道理非常多,但最為重要的是新郎和新娘要相敬如賓、彼此體諒、平等相待,在一起成長、攜手同行,走過婚姻生活的點點滴滴。
婚姻是短暫的,但人類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世世代代都有人走向婚姻殿堂。接親習俗也是婚姻儀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是男女之間愛的結合。這份愛情需要經營,需要付出,需要兩人相互支持和理解。
十五能結婚嗎
民間認為,初一、十五盡量不要作為結婚的日子,因為初一十五多為祭祀的日子,上香比較多,陰氣較重,所以不適合作為結婚吉日。還有“初五、十四、二十三,閻王老子不出關”的說法,說是農歷這樣的日子兇險之極。
還有一個原因是農歷的十五日,這一天是酬神日,這一天也是上香和祭祀的好日子,這個時候不適合嫁娶,因為會跟神靈起沖突。還有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月圓之日,如果嫁娶的話,女兒離開娘家到婆家有分離的意思,不太吉利。另外,結婚嫁娶多用雙日子,初一、十五都是單日子。
結婚日子要注意什么
避開高峰期:如果選在生意火爆的季節和時間,例如每年的婚禮旺季,九、十、十一月份,好日子供不應求,婚宴和場地費用自然偏高。因此,在挑選婚禮日期時一定要先了解你們所要舉辦婚禮的城市的婚禮高峰期、高峰日,避開這些高峰日期,不僅可以省錢,婚禮質量也更有保障。
根據氣候:如果是室內婚禮的話就比較省心,可是如果想要舉辦戶外婚禮的話,就要注意氣候因素了。盡量選擇晴朗少雨、溫度適宜的季節,還要隨時留心天氣的變化,最好做個備選方案應急,以防天氣突變。
結婚有什么講究
1、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__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思想讓新婚夫妻趕緊生孩子。
2、換帖
傳統婚嫁男方看上女方后要交換八字,這一天也必須是黃道吉日。男方將議訂聘金和新郎的庚貼放入小匣子內,讓媒人將彩禮以及八字帖帶到女方。女家收下將自己庚貼放入原匣內,同樣的將嫁妝和女方的八字帖又一同讓媒人帶到男方家,男方收下。
3、食湯圓
新郎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女友一起吃湯圓,表示離別,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哭的時間是有講究的。
怎么選擇結婚吉日
看生辰八字
新人結婚,也會考慮到自己的生成八字來選擇結婚吉日。首先會看二人的八字是否相沖,還是相輔相成。然后再看看那一天的日子最好,與二人的生成八字適合,這些可以請懂的人看一下。
看老黃歷
有的人會比較相信結婚吉日的說法,所以在結婚前會先看看老黃歷,選一個宜結婚的好日子舉行婚禮,或者是找一個不僅宜結婚,且諸事皆宜的大好日子,希望能討個吉利。
避開三七九
如果選擇結婚吉日,最好是避開農歷的三月,七月以及九月,因為這三個月中有“清明”,“盂蘭”和“重陽”這三個節日,被稱作是傳統的“鬼節”,所以不宜辦喜事。而在八月月圓那個月,是大家熟悉的中秋團圓節日,是一個非常適合舉辦婚禮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