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戲曲有哪些
戲曲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茶余飯后聽一段戲曲曾經是很多古人非常享受的一件事。那么,中國四大戲曲有哪些?歌仔戲屬于哪個種類的戲曲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中國四大戲曲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四大戲曲有哪些
京劇
曾稱平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談∈蔷﹦〉那吧怼G宕∥迨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黃梅戲
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漢族戲曲之一,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聲譽。2006年5月20日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越劇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是影響最廣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豫劇
發源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劇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中國戲曲史的發展歷程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并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中唐以后,中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音樂舞蹈的昌盛,為戲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礎。教坊梨園的專業性研究,正規化訓練,提高了藝人們的藝術水平,使歌舞戲劇化歷程加快,產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戲曲劇目。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中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代表性作品有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
明清(繁榮期)
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南戲不受四折的限制,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終于變成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
現代(爭輝期)
新中國成立后,涌現了一批優秀劇目,如京劇《將相和》、《白蛇傳》,評劇《秦香蓮》,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昆劇《十五貫》等,著名歷史學家吳晗還撰寫了歷史京劇《海瑞罷官》。
歌仔戲屬于哪個種類
歌仔戲是我國閩臺人民珍貴的劇種之一,它是一種民間文化的反映,在中國臺灣省和福建閩南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居住區深受歡迎。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形成的閩南方言的傳統戲曲劇種。歌仔戲最大的藝術特色在于它的音樂。歌仔戲的音樂分為唱腔和伴奏音樂兩部分?!捌咦终{”是歌仔戲音樂的主要唱腔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