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風俗活動
關于二月二龍抬頭的眾多舊時習俗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展開的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要知道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地方風俗,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二月二龍抬頭風俗活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二月二龍抬頭風俗活動: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講究,這個日子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面條則稱為“扶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稱為“吃龍眼”,而吃餃子稱為“吃龍耳”。
二月二龍抬頭風俗活動:剃龍頭
是指二月初二理發,也稱為剃“喜頭”,寓意是借龍抬頭的吉時,兒童理發,則可以保佑兒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可以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二月二龍抬頭風俗活動:開筆寫字
農歷二月初三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的日子,在古時候,每逢這個日子,都會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二月二適合做什么事情
二月二這一天的時候,人們在飲食上也有多種多樣的講究的,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名曰“吃龍須”,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須”、“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都是與龍有關的事物,有著美好的寓意存在。這些都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向往。
二月二的來歷風俗
二月二龍抬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
驚蟄至春分間,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是指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隱現變化,并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