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詞語的意思解析
- 拼音:
biān chuí- 注音:
ㄅ一ㄢ ㄔㄨㄟˊ- 繁體:
邊陲- 五行:
水金
邊陲詳細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borderarea;frontier]邊疆
詞典解釋
邊疆地帶。《左傳.成公十三年》:「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史記.卷二五.律書》:「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連兵于邊陲,力非弱也。」也作「邊垂」、「邊陲區」。
網絡解釋
邊陲(名詞詞匯)
邊陲,名詞詞匯,亦作“邊垂”。亦作“邊埵”。拼音:biānchuí釋義:1、猶邊境。2、邊緣。英文
borderarea;frontier;
引用解析
亦作“邊垂”。亦作“邊埵”。猶邊境。
《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漢劉向《新序·雜事四》:“﹝鄭伯﹞曰:‘寡人無良,邊陲之臣以干天之禍。’”晉左思《魏都賦》:“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不以邊垂為襟也。”唐李白《代贈遠》詩:“鳴鞭從此去,逐虜蕩邊陲。”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白敏中》:“崔鉉詩云:‘邊埵萬里注恩波,宇宙羣方洽凱歌。’”《全唐詩》崔鉉詩作“邊陲”。元柳貫《題蘇長公書曹侍中與王省副論趙元昊事》詩:“夏童昔跳踉,勢將撼邊垂。”明屠隆《綵毫記·妻子哭別》:“想此日開酺會,家家燕喜,只吾家抱向隅悲遠謫,去邊陲。”郭小川《祝酒歌》:“樺樹林呀,猶如古代兵將守邊陲。”
邊緣。
駱賓基《罪證》九:“﹝大盤嶺﹞雖然并不算高,但嶺背露出陰云的邊陲。”
詞語造句
冬季的西北邊陲天寒地凍。
盛唐時期,邊陲小國北面稱臣,社會呈現出一片安定繁華的景象。
古代封建統治階級施行霸道,窮兵黷武,奴役邊陲的少數民族。
胡歌響在邊陲,烽煙四起,放下寫文章的筆,船上鎧甲戰衣。用人任賢齊,動兵似王剛猛。護國為家明道先,忠君將懷亦菲雨。在那峰巒歲月,何家勁誠,何家強勝。
地處祖國邊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竟有不少人的作品明顯表現出“稼軒風韻”。
寒山遠,烽火燒幾季。邊陲亡,葬骨無人憶。耳根
不過,位于中國東北邊陲熙熙攘攘的丹東市居民對此并不買賬.
沙堰鎮位于江蘇省高郵市的東南邊陲,南與江都市接壤,東與興化市毗鄰。
兩朵生長在邊陲空地的花,一朵是年老且愛發牢騷的花,另一則是年輕且擁有鮮艷色彩。
崀山位于湘西南邊陲的新寧縣境內。
起名寓意
邊陲名字寓意取其中邊字起名,其寓意為謹慎、認真細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