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詞語的意思解析
- 拼音:
bīng jiā- 注音:
ㄅ一ㄥ ㄐ一ㄚ- 繁體:
兵家- 五行:
水木
兵家詳細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1)[thinkerofancientChinaspecializingintheartofwar]∶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
(2)[militarycommander]∶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
勝敗兵家常事
兵家必爭之地
詞典解釋
網絡解釋
兵家(漢語詞語)
兵家,古代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古代另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等。出于《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和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縱橫,百姓涂炭?!钡?。英文
thinkerofancientChinaspecializingintheartofwar;|militarycommander;
引用解析
古代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
《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薄逗鬂h書·朱儁傳》:“臨軍易將,兵家所忌?!薄缎绿茣ね趿妭鳌罚骸巴趿娮趾觌?,并州晉陽人。少治兵家?!鼻辶指O椤镀胶P幕I·論勝敗形勢》:“且逆夷之來,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眾彼寡,我逸彼勞,我飽彼飢,我憤彼驕。”
古代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又遇赤眉、延岑之弊,兵家縱橫,百姓涂炭?!薄度龂尽の褐尽ち毫晜鳌罚骸皶r承高干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棊跱。”《三國志·魏志·衛覬傳》:“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たh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眳顷稀稛粝录ふ劜懿佟罚骸安壳鷳饡r從征,平時的給養得自己想辦法,不歸郡縣管轄,稱為兵家。”
魏晉時兵士出身稱“兵家”。
《晉書·王尼傳》:“王尼字孝孫,城陽人也,或云河內人。本兵家子,寓居洛陽,卓犖不羈。初為護軍府軍士……護軍大驚,即與尼長假,因免為兵?!眳㈤喼芤涣肌叮既龂荆驹洝贰?/p>
詞語造句
這里山高水深,形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使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
勝敗乃兵家常事,哪有常勝將軍之說?
這次雖未能奪冠,但不必喪氣,勝敗乃兵家常事。
你看這地形,龍盤虎踞,十分險要,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呀!
在戰場上較量時,兵家們往往犧牲局部保全整體,或犧牲小股兵力,保存實力,以獲得最后的勝利,這是一種"李代桃僵"法。
勝敗是兵家常事,百戰百勝的將軍是沒有的。
古代兵法上強調“韜略”、“詭道”,其旨在告誡兵家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兵家之戰,勝在學會審時度勢,把握大局,再知彼知己,度德量力。
起名寓意
兵家名字寓指驍勇善戰、有謀略、取義成仁、溫暖、友愛、團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