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詞語的意思解析
- 拼音:
biān zhōng- 注音:
ㄅ一ㄢ ㄓㄨㄥ- 繁體:
編鍾;鐘- 五行:
水金
編鐘詳細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serialbells]中國古代祭祀、宴享用的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樂鐘
詞典解釋
網(wǎng)絡解釋
編鐘(古代樂器)
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fā)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霸钜揖庣姟?,為戰(zhàn)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fā)掘。這套編鐘的鐘架高大,由長短不同的兩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繪木梁兩端以蟠龍紋銅套加固,由6個佩劍武士形銅柱和8根圓柱承托,構成上、中、下三層。鐘架及掛鉤(含可以拆裝的構件)達246個。短架(左)長335、高273、長架(中、右)長748、高265厘米編鐘是古代打擊樂器,也是象征擁有者權位的禮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英文
serialbells;
引用解析
樂器名。十六鐘同懸,分為兩層,其形制隨音階的高低而不同,音愈高者,鐘形愈??;音愈低者,鐘形愈大。公元一九七八年在湖北省隨縣曾出土一套曾侯乙編鐘,是目前世界上所發(fā)現(xiàn)最龐大的樂器,共有六十五個鐘,橫跨五個八度音階,甚至每座鐘可發(fā)出二個完全不同的音階,是中國古代祭祀典禮上重要的樂器。
亦作“編鐘”。古代打擊樂器。銅制,頂端鑄有半環(huán),鐘數(shù)有多至十六枚者,各應律呂和依大小順序排列,懸于一木架上,故稱“編鐘”。
《周禮·春官·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编嵭ⅲ骸岸抛哟鹤x編為編書之編。”賈公彥疏:“‘杜子春讀編為編書之編’者,按《史記》孔子讀《易》‘韋編三絶’,是古者未有紙,皆以韋編竹簡,此鐘磬亦編之,十六枚在一簴,故讀從之也?!薄端鍟ひ魳分鞠隆罚骸岸痪庣姡$娨?,各應律呂,大小以次,編而懸之,上下皆八,合十六鐘,懸於一簨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壇前設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編鐘形稍褊,上下兩層掛之,架兩角綴以流蘇。”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唐人更點擊鐘》:“太史門有典鐘二百八十人,常擊編鐘?!?/p>
詞語造句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五十三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國母親!
沉睡了千年的古編鐘又煥發(fā)青春,為中華的樂壇增添了光彩。
中華文明,成果壯觀。編鐘神韻,回蕩耳邊。四書五經,修身經典。民族藝術,光耀人間。唐詩宋詞,意境深遠。紅樓巨著,文壇頂尖。百花齊放,香飄漫天。
概述了編鐘樂舞及研究其舞蹈動作編排系統(tǒng)的意義。
它也允許去拐杖行走,或與木腿和兒童可能有編鐘就其衫裙,但它被禁止走高蹺,或進行任何異教徒的護身符。
浪漫的交響樂,鋼琴,弦樂,古典吉他,長笛,豎琴和編鐘的奏鳴曲.
但由于編鐘的發(fā)音特點及其埋藏歷史久遠等原因,迄今對其測音數(shù)據(jù)的不確定性難以作出令人信服的律制判斷。
在楚境內,今天的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制作精美,稀世珍貴,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及研究價值。
編鐘,又叫歌鐘,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樂器。
關于曾侯乙編鐘律制歸屬問題,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對其測音數(shù)據(jù)的分析上。
起名寓意
編鐘名字寓指才能、文采、包容、鐘情、鐘愛、喜歡、愛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