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詞語的意思解析
- 拼音:
bù bīng-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ㄥ- 繁體:
步兵- 五行:
水水
步兵詳細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1)[infantry;foot]∶以徒步作戰進行訓練、武裝和裝備的兵種
(2)[footsoldier;infantryman]∶徒步行軍和打仗的士兵
詞典解釋
徒步作戰的兵種,為陸軍主要兵種,具有多種性能,尤以近戰及獨立戰斗為其特色。步兵又可分為徒步兵、裝甲步兵與空降步兵。
網絡解釋
步兵(詞語概念)
步兵是軍隊中的一個常見兵種。步兵,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于車兵、騎兵等。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步兵也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運輸機、艦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傘兵等都不應屬于狹義的步兵部隊。英文
infantry;foot;|footsoldier;infantryman;
引用解析
徒步作戰的士兵。
《六韜·戰步》:“步兵與車騎戰,奈何?”《史記·吳王濞列傳》:“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曲波《林海雪原》二三:“炮兵猛打的威力,要和步兵猛沖的威力,牢固無隙地結成一體。”
官名。步兵校尉的省稱。
唐溫庭筠《送陳嘏之侯官兼簡李常侍》詩:“縱得步兵無緑蟻,不緣句漏有丹砂。”宋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詩:“博士東觀客,求官得步兵。”
三國魏阮籍的別稱。
籍嘗官步兵校尉。唐劉知幾《史通·稱謂》:“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澤’是也。”明何景明《西郊秋興》詩之七:“步兵常嗜酒,水部本能文。”
詞語造句
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緊步兵,松炮兵,稀稀拉拉是后勤。
為了得到最大的決戰機會,所需要的不是集中的步兵,而是集中的戰車。
步兵、騎兵、炮兵,三者相倚為用。他們的駐扎方式,應使于遭逢奇襲時恒能互相幫助。
人們通過各兵種的聯合可以根據需要來加強步兵所固有的戰斗性能。
步兵上校邁著顫抖的腳步走到馬前面,翻身上馬,騎在馬上時身材顯得端正而高大,他走到保羅格勒兵團團長跟前,兩個團長相會了,他們恭恭敬敬地點頭行禮,可是心中隱藏著仇恨。
騎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國隊踢中國隊似的吧,我想進幾個球就進幾個球。北京奧運會我給你留點臉,我5分鐘進一個,我不給你留臉半分鐘就進一個,180比0。
您是因為愛生惡死,害怕決斗,被人從步兵團趕出來的,是真的嗎?
他們還說在過去幾周內,有人看到多隊步兵車隊光天化日之下在該地區內移動。
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與任何被派來包抄你的步兵單位交戰。
起名寓意
步兵名字寓指穩重、踏實、沉穩、堅毅、驍勇善戰、有謀略、取義成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