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詞語的意思解析
- 拼音:
bù yī- 注音:
ㄅㄨˋ 一- 繁體:
布衣- 五行:
水土
布衣詳細(xì)解析
基本字義解釋
(1)[clothesmadeofcloth]∶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clothgownwornbyscholarsnotingovernment]∶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有布衣畢昇。——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詞典解釋
布制的衣服。《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
網(wǎng)絡(luò)解釋
布衣(詞語釋義)
閱讀古文甚至近來作品時,都可碰到“布衣”一詞。“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儉樸;“布衣百姓”干脆指廣大勞苦大眾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帛”指絲織品。富貴人家穿綾羅綢緞與絲綿織物,平民穿麻、葛織物。今人說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時才從外城傳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英文
clothesmadeofcloth;|clothgownwornbyscholarsnotingovernment;
引用解析
布制的衣服。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漢書·禮儀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又製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
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宋沉括《夢溪筆談·技藝》:“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清李漁《玉搔頭·締盟》:“多應(yīng)是皂蓋填門多顯輩,因此上錯認(rèn)了風(fēng)塵一布衣。”
詞語造句
當(dāng)農(nóng)家以“粗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這種最純樸的方式表達(dá)了他們感恩的情懷時,當(dāng)佛家以“善哉、善哉”這種最直接方式抒發(fā)出他們感恩的情懷時,當(dāng)儒家以“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書寫出他們心中的感激時,我們內(nèi)心不由得為之一震,并深刻反思,我們塵封已久的感恩有心何時才能煥發(fā)它的光彩?
富貴催人生白發(fā),布衣蔬食易長年。莎士比亞
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yuǎn)游計矣。沈復(fù)
唾罵兀術(shù),視死如歸,豈知其自為布衣時,所立已卓然矣。
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茍有所見,雖布衣之賤,遠(yuǎn)守之微,亦可施用。劉禹錫
寧知山東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載為辛酸。
論吃還是家常飯,論穿還是粗布衣。
人生當(dāng)貴顯,每談布衣交。誰肯居臺閣,猶能念草茅。
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yōu)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沈復(fù)
起名寓意
布衣名字寓指成熟穩(wěn)重、謀略、抱負(fù)、端莊、美麗、儀態(tài)儀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