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怎么用草占卦
易經(jīng)蘊含了古人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所悟到的樸素哲學思想,是一本值得眾人去閱讀的一本書籍。但在民間卻說有一部分人是不能閱讀易經(jīng)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易經(jīng)用草占卦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易經(jīng)怎么用草占卦
第一步:取稻草五十根,取出一根橫在前方,實際用的只有四十九根。將四十九根稻草任意一分為二,將左手邊的一部分取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然后用右手先將右邊的部分四根一組進行分組,余數(shù)為1,2,3,4,不能為0,將余數(shù)取出,夾在左手無名指和中指之間。再將左手邊的一部分按四根一組進行分組,余數(shù)也夾在無名指和中指之間。
第二步:將夾在手指間的稻草放在一邊,用余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做法操作。完成之后,再將夾在指間的稻草放在一邊。
第三步:再用剩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方法操作,完成之后,將夾在指間的稻草放在一邊。
完成以上三步之后,剩余的稻草無非就是四種情況:余24根,余28根,余32根,余36根,將剩余的稻草數(shù)除以4,得出6(老陰),7(少陽),8(少陰),9(老陽)四種結(jié)果。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按照結(jié)果記錄下陽爻“一”或陰爻“——”,并將剩余稻草除以4之后得出的數(shù)字或6或7或8或9也記錄在旁。如此以來便得出了每卦六爻中的第一爻。
按照上面的步驟,用四十九根稻草再重新操作五遍,又得出五爻,按照自下而上的畫卦順尋,畫出一卦。這樣我們卜的卦的本卦就卜出來了。下一步就是求其之卦了,即“老陽老陰變,少陽少陰不變”,把6(老陰)變成陽爻,把9(老陽)變成陰爻,得出之卦。
易經(jīng)真的能趨吉避兇嗎
易經(jīng)里面所講的吉兇的意思是:你如果按照《易經(jīng)》的道理去做,那就是吉,因為你一定會有所得;你如果不按照《易經(jīng)》的道理去做,那就是兇,因為即使你有所得,也一定守不住。換句話說,能否趨吉避兇,關(guān)鍵看你是否按照易經(jīng)的道理去做人做事。自己憑良心、立功心,凡事求合理,自然會有所得而實現(xiàn)趨吉避兇。
易經(jīng)的地位有多高
《易經(jīng)》被儒家尊為“五經(jīng)”之首,“哲學中之哲學”,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以一套符號系統(tǒng)來描述狀態(tài)的簡易、變易、不易,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表現(xiàn)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兑捉?jīng)》內(nèi)容涵蓋“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備受中外智者推崇,他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凝結(jié)著遠古先哲們的睿智卓識。
普通人能不能學易經(jīng)
1、內(nèi)容晦澀難懂
一般人不能學易經(jīng),主要是因為易經(jīng)的內(nèi)容晦澀難懂,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內(nèi)容,闡述的是天象和世間萬物之間的關(guān)系,蘊含著哲學、政治學、生活學、文學藝術(shù)、科學、天象學等諸多領域,在在加上它本身就是一種古語言文學編撰的書籍,對于沒有古漢語功底的普通人來說,學起來是非常吃力的。
2、耗費時間精力多
無論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的人,還是讀書甚少文化一般的人,想要學習易經(jīng)都需要耗費許多的精力和時間,而一般人是耗費不起的,畢竟他們還需要工作為了生計考慮,如果將時間都耗費在研究易經(jīng)上,可能最終也無法為他們帶來經(jīng)濟收益,只有真正熱愛的人才適合學習。
易經(jīng)中最厲害的話
1、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義: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一個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內(nèi),要自己權(quán)衡。
出自《周易·坤卦》。大地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yè)。成功來源于辛勤的勞動,增加美德以容載萬物則應該成為我們不變的追求。
2、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釋義:在艱難困苦的時候,能放下尊貴的身份,屈居卑賤,安處民間
出自《周易·屯卦》。屯卦,震下坎上,震是雷,坎是水。故卦象雷雨之動。這卦前面是乾之剛、坤之柔。這個卦則是剛?cè)崾冀?,雷雨萌動,可以生養(yǎng)萬物之狀,乃是大吉之卦。
然而大吉為何又名為屯?屯是困難,表示凡事經(jīng)始均極困難,必須妥為處理才能得到大家的愛戴,做人必須要謙虛,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才能擁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
3、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釋義:指同樣的聲音能產(chǎn)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
出自《周易·乾卦》。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里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不會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變得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