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禮儀文化
很多人平時都愛喝兩杯,卻很少注意到倒酒的禮儀。需要了解的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一些僅供參考,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酒桌上的禮儀文化,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酒桌上的各種禮儀文化
不論宴會是在住家或餐廳舉行,如果主人提供的是珍品佳釀,務必把酒瓶拿出來給客人瞧瞧。如果主人提供的只是普通酒類,應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內,玻璃瓶不用放在墊子或銀盤上。許多品酒師都覺得,加重酒精濃度的葡萄酒,應先倒進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待客人。
宴會前,主人需把白酒擺在冰箱里至少兩小時,或放入裝著冰塊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鐘。一般來說,白酒品質愈好,降溫所需時間也愈短。款待客人的紅酒溫度應相當于室溫。如果紅酒太冰,可建議客人用手暖酒。
第一次上酒時,主人可以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倒酒順序依逆時針方向進行,從坐在左側的`客人開始,最后才輪到主人自己。等客人喝完一杯后,主人可以請坐在對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代替他為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主人同時準備了紅酒和白酒,需把兩種酒瓶分放在桌子兩端。
許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愛的某種酒,所以一個用心的主人會同時準備紅酒和白酒。雖然隔熱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來保持白酒冰度卻相當實用。
需要留意的是,絕對不要讓客人用同一個杯子喝兩種酒,這是基本禮貌。還有,除非你的技巧爐火純青,否則倒酒時請在瓶頸墊上一條毛巾防滑,而且瓶口盡量朝上,免得酒灑出來。有時你需要一個裝酒瓶的籃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這樣瓶中沉淀物就不會和酒混在一起。
酒文化的規矩
倒酒要滿是古時候的規矩,因為在古時候很多人通過酒中下毒來取他人性命,如果是滿酒大家在碰杯的時候就可以相互之間摻入些對方的酒,以示酒中無毒表示友好,但如果不是滿杯在碰杯的時候酒是不會溢出的,這個規矩一直延用至今。
“酒要滿”是指在宴席上,主人為客人斟酒時,倒至滿溢,以顯示待客的誠摯。很多地方還有頭三杯全滿全干,不醉不歸的習俗。在宴席上,酒一定要倒滿,否則主人會被認為待客不周。
從酒的作用來說,酒為陽剛之物,酒精本來就會讓人情緒激動,正好可以烘托宴席的氣氛,所謂無酒不席,主人滿酒敬客又有順水推舟的合理之處。酒要滿,合情合理,適量飲用,無可非議。但要辯證地理解,在盡情暢飲之時,主客都要把握分寸,量力而行,不可強行勸酒或逞強貪杯。
人們總結出的酒道中有“敬”“歡”“宜”三大原則,即飲酒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敬意,雙方都很高興,同時要適可而止,滿酒或勸酒都要以這些酒道為底線。
具有不同標準分類的白酒文化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藝分類
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曲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
小曲酒: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麩曲酒:這是解放后在煙臺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曲霉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于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采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混曲法白酒: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其它糖化劑法白酒: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后蒸餾制成的白酒。
勾兌白酒: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于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液態發酵法白酒: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于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
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
按酒的香型分
醬香型白酒: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濃香型白酒: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采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清香型白酒: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其它香型白酒: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按酒度的高低分
高度白酒: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低度白酒:采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