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風俗有哪些
每年的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因此中元節也被人們稱為是七月半,那么中元節要干什么?中元節的風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中元節的風俗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元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元節習俗:祭祖
相傳七月十五日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戶,不論貧富,都要準備錢幣、果脯、美酒以及時令之物祭祀祖先。七月十四這天叫江南節,十五日作江西節。按我國的習俗,一年中祭奠亡靈,中元最為重要。家有新喪的,哀痛尚深,其至親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準備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奠,以示追悼。
中元節習俗:燒紙
漢族民間俗信行為中,燒紙錢是中元節特色習俗。據迷信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中元節習俗: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晚上,人們做燈放人水中,傳說可為屈死冤魂引路。
中元節習俗:放小船
按照滿族的習俗,七月十五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祖先以及慶祝一年的收獲。現我國廣州地區滿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內書“直上長白”等語的習俗。有的地方則舉行劃船比賽,慶祝節日。
中元節習俗:跳天燈
舊時跳天燈活動多是一些迎神賽會、驅逐疫鬼之類的迷信活動,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跳天燈一般在村頭較平坦的場地上進行,72個小碗裝上豆油,分別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離置燈并點燃,跳燈的人頭戴面具,手持魚、小鼓、鑼鈸等樂器,亦有手持掛紙花條木棍者。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奏有規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的跳步轉彎動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
中元節習俗: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餓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餓鬼施食叫放焰口。當天,人們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并在法師座前供著地王菩薩,相傳地藏王菩薩是超度地獄鬼魂的。其下供著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蟠。正午已過,人們把全豬、全羊、雞、鴨、及各式發糕、果品等擺到施孤臺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別插一把藍、紅、綠的三角紙旗,上書“孟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在莊嚴肅穆的廟音樂中開始。眾僧誦念各種渴語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復三次。民間把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中元節祭祖的規矩和儀式
紙錢和金銀紙條
在中元節祭祀中,紙錢是非常重要的祭品之一。人們相信在地界,亡靈依然需要貨幣來購買所需物品。因此,燒紙錢和金銀紙條是一種供給亡靈金錢的方式,以保證他們在地界能夠生活無憂。
食物和物品的燒煉
在中元節祭祀中,人們會燒煉一些食物和物品,以供亡靈食用。這些食物和物品包括雞鴨魚肉、面條、水果和香煙等。人們相信,燒煉這些物品后,可以通過煙霧將其傳遞到地界,使亡靈能夠享用。
祈求亡靈平安與保佑
在中元節祭祀中,人們除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和緬懷之情外,還會祈求亡靈在地界得到平安與保佑。這包括祈禱亡靈在地界過得幸福、祈愿其家族子孫興旺、祈求家庭平安健康等。
中元節那天有什么忌諱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所以在中元節這天最好不要半夜晾衣服、
2、忌拍肩膀
中元節不能拍肩膀,人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人的頭上和肩膀上,在中元節隨便拍別人的頭和肩膀,可能會把人家身上的火給拍滅了,這樣是很不好的。
3、忌披頭散發睡覺
中元節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4、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