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是什么意思
芒種是表示有芒的麥子進入收獲階段,而南方則開始種稻了。芒種節氣到來,我們最直觀的的感覺就是天越來越熱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升高,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芒種節氣是什么意思,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芒種節氣是什么意思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是什么意思
每年公歷06月05-07日左右,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Grain in Ear)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斗指巳(正南偏東),此時中國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時節;華南地區處在龍舟水時節。比起立夏時,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字面理解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在農村,芒種前后是一段農事活動非常忙碌的時間,既涉及收獲,也涉及播種。
芒種 ,“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周禮》
“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獲。
“種”,指的是谷黍類作物的播種。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
芒種習俗
芒種節氣習俗——煮梅
芒種習俗里名氣最大的便要屬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區和日本,每逢初夏時節,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澀滋味卻令人難以入口。于是婦孺孩童先采摘青梅進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盡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漬,或是投入黃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與曹操“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