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內涵是什么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天人們會舉行相關的習俗活動,還會準備很多美食,主要就是為了慶祝傳統節日的到來,更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刻,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清明節的內涵是什么,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清明節的內涵是什么
清明節,凝聚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精神營養,寄寓著炎黃子孫美好而深沉的生命情愫,孳乳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家園。在古人眼中,“清明”二字,意指天明地潔、氣象清朗之境。正是在這一充滿生機的時空境域中,中國先民們體驗到了自然造化之塑造與滋養生命的深邃力量,發出了深沉的生命吟詠。這其中,既有追念親人亡靈、招歸逝者游魂的沉沉哀思,亦有登樓遠眺春光景、欲乘鶴飛天入仙境的美好憧憬;既有傷春懷抱、吹奏一曲離歌的苦澀愁緒,又有相將踏青去、陶陶盡醉綠野的恬愉歡欣。很明顯的,這是一種復雜、本真的生命情懷的詩意激蕩。
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2、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升華。
3、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游、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4、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的習俗:燒紙
清明節燒紙是一種傳統習俗,象征著給陰間的先人送去一些他們能夠用得上的東西,一般燒紙的時間是在清明節前三天、后四天范圍內,選擇單日進行相應活動最佳。時間當然是天黑之后。清明節重要是燒些紙錢、元寶、紙幣等。如果對親人表達思念過深,還可準備一些其他紙制品。也有準備一個大的紙包,將東西放在包袱里面,并在包袱上寫上亡者的名諱。
清明節的習俗:踏青
踏青是清明節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清明節期間,人們會到山野間踏青,欣賞春天美景,聆聽鳥語花香,放松心情,洗去一年的疲憊。
清明節燒紙注意事項
1、清明之前要在路口燒,據說路口燒紙錢可以通到陰間,傳說這里燒紙下面的人收到的快。不宜挑選車多人多的馬路,陽氣較重。
2、燒紙錢之前要拿出幾張,燒給孤魂野鬼,讓它們不去圈地。
3、圈地畫圈的時候一個人一圈,或者畫一個整圈在圈的時候要念叨自己祭奠的親人的姓名,圈子不能有缺口。
4、必須用一個木棍,確保燒紙全部燃燒完畢。
5、祭酒(水)在燒完之后,在圈子外面拋灑一圈,稱之為破散。
6、紙錢不能一下子全部放進去,要一張一張的放或者兩三張放,讓紙錢在手里燃燒一半之后再丟出去。
7、燒紙過程之中嘴里一定要念叨要對親人說的話,與此同時無論是蹲著或者跪著,要強調對親人的思念。
8、在燒的過程中如果有風千萬不要去管他,圈中沒有燃燒盡的要用木棍挑撥燃盡,要不親人收到的是不完整的,風吹走代表的是取走了。
9、 燒的紙錢的面額適中,過大和過小的都有,要不底下找不開。
10、風大時一定要給周圍多燒幾張,太大的話建議換個地方,搶錢的鬼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