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
谷雨節氣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這個時候,氣溫逐漸升高,雨水漸多,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祭倉頡
清明祭黃帝,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據《淮南子》記載,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每年的谷雨,“倉頡廟會”都會在陜西白水縣如期舉行。
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祭海神
谷雨時節,百魚進入淺灘,而且海水開始回暖,這個時候正當是捕魚的好時節,所以漁民們為了使得能夠出海平安,也為了獲得更多的收成,于是就會在谷雨這天舉辦祭海的活動。祭海主要是祈求海神的保佑,讓出海的漁民能夠出海平平安安,同時也能夠捕獲到大量的魚。
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鮮椿芽中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其葉、芽、根、皮和果實均可入藥,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潤膚等多種功效。
谷雨節氣的傳統風俗:賞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于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游樂聚會。
谷雨的含義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這些都是大自然萬物復蘇的標志,具有非常鮮明的季節特征。古代所謂“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干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后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