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昂芏嗳硕贾狼迕鲿r節掃墓祭祖是傳統的習俗,是我們千百年來一直沿襲下來的習慣,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清明節掃墓的意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孝敬祖先,緬懷先人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中國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孝敬祖先的一種表現,是人們借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的一種活動。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銘記傳統,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清明掃墓祭祖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關乎國家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掃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萬人同祭萬姓祖,是敦親睦族的表現,同時使人們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僑胞、華裔清明回鄉掃墓則表達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有利于鞏固民族的感情。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尊重生命,敬畏歷史
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祭祀先祖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斗和辛勞的敬重,在個人與家庭傳續的同時將國家與文明的歷史一并傳續下去。
清明為什么要掃墓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開始與掃墓祭祖無關。掃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墓祭是貴族活動,在古代,平民百姓沒有墓,只有貴族才享有墓。到了秦漢時期封建等級沒有那么森嚴,老百姓有墳地后才仿效貴族舉行祭奠活動以緬懷先人,稱之為家祭。到漢代以后,墓祭才逐漸形成風俗。
掃墓又與寒食節有關?!昂衬辜馈贝蠹s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唐玄宗則把“寒食墓祭”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一直沿襲至今。但是后來寒食節那天嚴禁煙火,因此掃墓祭祖便推遲至與寒食相距一兩天時間的清明,久而久之,兩節合一。于是清明掃墓祭祖便成為了傳統的習俗,并流傳至今。
清明掃墓注意事項
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煙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線進行形成規劃,切勿在偏僻地方長時間逗留,確保自身安全。
勿擾他靈
墓地為陰靈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斗,隨處小解,路遇其他墳冢,切忌用腳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亂動其他墓碑祭祀物品,無疑碰到,應誠心誦念“對不起,打擾了”,墓地范圍要內維恭維謹,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以免打擾得罪其他陰靈。
祭祀時間
掃墓時間盡量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天未亮或傍晚時分,不利掃墓人,應盡量避免掃墓,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之間通常為掃墓最佳時段。
清整墓地
面對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雜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環境,使得墓地外觀飽滿而整潔,同時心中默默祈禱,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貴昌盛。
忌孕婦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掃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