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
剪頭發這件事情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的,基本上每個人都是會遇到的,只要頭發一長長,就要去當地的理發店剪頭發的,但是在二月初二的龍抬頭這一天基本上都是人人要剪頭發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說法一
農歷“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是我們的國家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風俗。據說在農歷二月初二理發能給一年都帶來好運氣。俗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說法二
俗語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剃龍頭”的說法。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撒灰
這一節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許多鄉村地區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體做法,各地不同,大致為: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辟災”;將灰撒在墻角,意在“辟除百蟲”;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雜糧,稱做“圍倉”或“打灰囤”,以祝豐年;將灰撒在井邊,呼曰“引龍回”,以求風調雨順。撒法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甚為有趣。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炒蝎豆
這天比較盛行的風俗是炒蝎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蝎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蝎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蝎豆不僅可以辟蝎,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蝎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