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ь^的來歷傳說
龍?zhí)ь^(農(nóng)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青龍節(jié)、春龍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龍?zhí)ь^的來歷傳說,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龍?zhí)ь^的來歷傳說
傳說有一年民間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沒法下種子。老百姓紛紛上街祈福求雨,請求龍神賜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過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連連,來年定要忍饑挨餓。這時天上守護天河的青龍王得知后看著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將天河翻了個個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潤大地。百姓們歡呼雀躍感謝龍王賜雨賜福。這一年百姓們糧食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糧食吃不必?fù)?dān)心忍饑挨餓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惱怒大發(fā)雷霆責(zé)怪龍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將青龍王壓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頭,除非金豆開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難過,想方設(shè)法地尋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讓金豆開花??嗫鄬ひ捲S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將家里的干玉米粒放進熱鍋里加熱,隨著鍋里溫度升高。玉米爆裂變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聞聲而來問其原因,得知孩童將玉米粒放進熱鍋,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驚呼,這不是就是金豆開花么。隔日百姓家家戶戶上街支起鍋罩做玉米花。高聲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開花請求釋放青龍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撥開云霧一看,果真玉米為金,爆開像花。故此為金豆開花。玉皇大帝召來太上老君說到,我身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釋放青龍王并官復(fù)原職。
壓住青龍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龍王抬頭一飛沖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間流傳二月二龍?zhí)ь^。
龍?zhí)ь^剪頭發(fā)有什么說法
說法一:
農(nóng)歷“二月二”是傳統(tǒng)的“春龍節(jié)”,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說,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風(fēng)俗。據(jù)說在農(nóng)歷二月初二理發(fā)能給一年都帶來好運氣。俗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fā)后,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fā)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jīng)逐漸淡薄。
說法二:
俗語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fēng)化雨的主宰。農(nóng)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zhí)ь^興云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剃龍頭”的說法。民間普遍認(rèn)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dāng)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說法三: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zhí)ь^,孩子大人要剃頭?!?/p>
龍?zhí)ь^的禁忌
1、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在我國古代,龍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褒堫^銜”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傷害到蒼龍,影響全年的運氣。婦女們在這一天是禁動動針線和剪刀的,因為蒼龍在這一天會抬頭觀天下,使用帶針帶利刃的東西會刺傷龍眼。
2、忌說“吃醋”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jié)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dāng)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于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3、忌推磨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dāng)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干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jié)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4、照房梁
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
龍?zhí)ь^的風(fēng)俗
踏青
費著《歲華紀(jì)麗譜》中記載:“二月二日,踏青節(jié)。初郡人游賞,散在四郊。春游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
剃龍頭
民俗上認(rèn)為在二月二這天剃頭,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據(jù)說二月二剃龍頭,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古時候有正月里不剃頭的習(xí)俗,沿襲到今,就是不管頭發(fā)多長,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發(fā)。所以整個正月里,理發(fā)店門可羅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這天,來理發(fā)的人就絡(luò)繹不絕。對這一天來理發(fā)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理發(fā)本身,而是討個吉利:大家都來剃龍頭。
引錢龍
我國山東等地區(qū)過春龍節(jié),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云布雨,祈求農(nóng)業(yè)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nóng)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日為春龍節(jié),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吃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后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
忌用針線,恐傷龍眼
二月二這天,古籍記載:“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睋?jù)說“龍?zhí)ь^”這日用針線,會傷害龍的眼睛。姑娘媳婦們正好可以不用做針線活,嬉戲玩鬧了。
龍?zhí)ь^傳統(tǒng)美食
1、吃春餅 “ 龍鱗 ”
春餅,是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二月二吃春餅也被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xí)俗源于清代,餅內(nèi)卷入醬肘子、豬頭肉、醬鴨肉等肉食以及韭菜、蘿卜、豆芽等蔬菜。春餅配菜種類多,但有個共同特點,都是鮮嫩的時令菜蔬和野菜,一口咬下去,滿口都是春天的味道。除了傳統(tǒng)的菠菜、豆芽、薺菜、芥菜,現(xiàn)在流行的芽苗菜做配菜也很好,香椿芽炒雞蛋、蘿卜苗拌干豆腐絲、涼拌豌豆苗,卷著吃口感也非常清新。另外, 紫甘藍(lán)、苦苣、生菜、彩椒等都可作為新式配菜。除了配菜上的改進,春餅本身也可改進一下,和面時加點雜糧粉,做成雜糧春餅,營養(yǎng)更加豐富。把配菜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xì)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2、吃餃子 “ 龍耳 ”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zhí)ь^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笆娣蝗绲怪贸圆蝗顼溩印?,在“龍?zhí)ь^”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到了二月二,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這一天吃餃子被稱作“吃龍耳”。過去,醫(yī)學(xué)不發(fā)達(dá),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們認(rèn)為“龍?zhí)ь^”會鎮(zhèn)住一切病害,吃了“龍耳”,龍會保佑自己身體健康,祛除百病,到現(xiàn)在還流傳著“二月二吃水餃,百病懼龍體外跑”的順口溜。
3、吃炸油糕 “ 龍膽 ”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春龍節(jié)這天吃油炸糕的習(xí)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4、吃面條 “ 扶龍須 ”
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xì)如發(fā)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廚師,在立春當(dāng)日,做了一種細(xì)如發(fā)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xì)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吃面條,也叫吃“龍須”,龍須面也由此而得名?!岸露?,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边@一天人們用吃面條的習(xí)俗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夠行云布雨,廣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