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氣養生的方法
夏至之后,白晝會慢慢變長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指午,為夏至。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夏至節氣養生的方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夏至節氣養生的方法
1、起居調攝
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的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睡補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9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2、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夏季高溫高濕,容易誘發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心血管病人應做到適量飲水,不過分貪涼和多吃冷飲,勤洗澡清潔皮膚,保持脈絡舒通、心律正常和體溫平衡,嚴防心血管病發生。
3、冬病夏治的大好時機
夏至也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時機。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一般在冬季發作頻繁,而到了夏天則發作較少或基本不發作,顯然陽熱的氣候起了醫療作用。那些因寒冷而發的疾病,在夏天針對自己的疾病采用吃中藥、食療或氣功療法均會受到很好的療效。
4、飲食調養
夏時心火當令,中醫有“夏不食心”的說法,即是說夏天不能對心臟補益太過,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心火。夏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平衡陰陽。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夏至三候的解釋
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吃什么面好
伏面
夏至過后,進入三伏,山西民間多吃涼面開胃消暑。山西涼面,又叫伏面,古稱“冷陶”,雖非珍饈名點,卻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時令變遷,傳承千年習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遺韻的晉地美食。
清代時“夏至伏面”已發展成為各種花色冷面。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
涼面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看看各地區是如何吃“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也是愛吃涼面,越長越好,一是代表了夏至這天是最長的一天,涼面是因為天氣炎熱,吃著口感更好。
炸醬面
炸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
面條煮熟后,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調味品。這樣會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
夏至養生方法
1、生熟食品分開放置
大多數人直覺認為,冰箱溫度低,內里存放的食物都是安全的。
但冰箱并非“保險箱”!各種食物亂塞、存儲方法不對,又或者忽視對冰箱的清潔,都會引發“病從口入”的潛在危險,如急性胃腸炎,甚至“食物中毒”,所以需要將生熟食品分開放置。
2、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夜間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會有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癥。
3、“苦”味養生
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而煩則更熱,會影響人體的功能活動,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響。
苦瓜能泄去心中煩熱,排除體內毒素。建議涼拌,以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4、多喝水,預防急性心肌梗死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極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栓形成,因此夏至要多補充水分。
5、靜息調心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心的季節,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6、溫水洗澡
溫水沖澡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