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的歷法氣象
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驚蟄節氣的歷法氣象,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驚蟄節氣的歷法氣象
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節氣,含義是:春雷乍響,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從這一節氣開始,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
驚蟄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6日左右。此時地球已經達到太陽黃經345度。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每年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每年的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初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O℃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 - 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種,其余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于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后要勤于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驚蟄節氣由來
驚蟄,太陽黃經345度,二月節。古人稱冬眠為蟄,蟄為守,"割房霜為匕,天寒百蟲蟄",蟄隱是為養生。萬物出為震,震為雷,驚醒為慌,驚慌為亂,春雷為鞭策,勞碌一季重新開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
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天氣很容易變化,需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節氣養生方法
一、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
由于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養,增強體質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
維生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的攝入能夠明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水蘿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紅菜薹、油菜薹、甘藍(圓白菜)、菜花、西蘭花、芥菜、芥藍、菠菜、蘿卜纓、木耳菜、香菜、莧菜、蘆筍、白薯葉、山楂、黑加侖、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圓、荔枝、木瓜等。
二、驚蟄宜適當進補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卜汁、枸杞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驚蟄節氣特色美食
1.山芋
這一節令在閩南會吃芋頭。山芋并不是人們所吃的東西大一點的磨芋,反而是那一種帶毛這個小的山芋,這類山芋十分的香糯,并且含有比較豐富的纖維。聽說在驚蟄節氣時多吃芋頭。能夠調理脾胃,增加食欲。
2.吃梨
驚蟄節氣民間也是有吃梨的風俗。吃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最先古時候聽說吃梨能夠驅逐蟲害,由于梨和離是楷音,因此充斥著是寓意的,希望可以可以避開蟲害,有一個豐收年。次之聽說驚蟄節氣情況下吃梨對身體特別的好,可以庇佑身心健康,五谷豐登。再度便是梨自身一種是性甘辛甜的水果,多吃一些梨能夠健脾開胃,并且能去潤肺止咳去燥。驚蟄節氣吃啥特色美食
3.多吃雞蛋
實際上在古代時候,生雞蛋不是在驚蟄節氣情況下讓人吃的東西,反而是給白虎星吃的東西。聽說白虎星的平常不會有,只會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就會發生,不但兇狠,而且也會食人族,可是吃飽了以后,就再也沒有食欲了人。因此大家能把煮好的雞蛋給白虎星吃,那樣白虎星也就不會損害普通百姓,延續到今日的話那就出現了這樣的民間風俗。
4.吃炒豆
驚蟄節氣也有吃炒豆的風俗,但并不是各個地方都是有,一般在西邊地區較為多吃些,炒豆聽說也是和驅逐蟲害相關,由于炒的情況下,黃豆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蟲害聽完以后就會擔心,一般是用大豆來炒的,喝的時候小脆。
驚蟄節氣養生食譜
黑米黨參粥
黨參、白茯苓各15克,生姜塊5克,黑米100克,冰糖6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黑米黨參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目的作用,適合氣虛體弱、脾胃虛弱、全身倦怠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
山藥玉米粉粥
山藥粉15g,粳米100g,玉米粉15g,將粳米淘洗干凈,下鍋煮粥,同時把玉米粉、山藥粉用冷水溶和,待粥將成時,調入山藥、玉米粉,再略煮即成,有健脾補氣的功效。
紅棗粥
粳米250克,紅棗60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紅棗粥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合貧血、慢性消化不良、神經衰弱、失眠等患者食用。
菠菜豬肝湯
豬肝150g,菠菜50g,鮮蘑菇50g,水發木耳25g,蒜茸、姜片、調料各適量。爐火烹調,待油燒至五成熟時,爆香姜片、蒜茸。投入蘑菇、木耳,加適量水煮沸,入豬肝并攪和,調味。傾入菠菜煮沸,淋上麻油即成。有養肝健脾的功效。
菠菜粥
宜食菠菜粥 配制:菠菜500克,粳米200克,豬油(油食品)25克,精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2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菠菜粥具有養血止血、斂陰潤燥、通利腸胃的作用,適合平時血虛腸枯而致大便秘結,尤其是老年(老年食品)慢性便秘、習慣性便秘(便秘食品)以及痔瘡便血、小便不利、高血壓(血壓食品)引起頭暈等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