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僑獻琴》文言文原文翻譯及寓意
目前,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工之僑獻琴》文言文原文翻譯及寓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工之僑獻琴》原文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工之僑獻琴》原文翻譯
工之僑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樹,砍來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美的琴聲好像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不古老。”便把琴退還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整個世風無不如此啊。”
《工之僑獻琴》寓意
判定一個事物的好壞,應該從本質上進行鑒定,而不是從浮華的外表來下結論。只有本質上是好的東西,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否則,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作為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學會變通地適應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具備生存的基本條件。
理解:本文是劉基《郁離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僑二次獻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會上評價、判斷事物優劣僅憑外表,而非依據內在品質的現象,告誡人們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嘆是值得人們深省的,其寓意至今還能給人以啟迪與警戒。
語文文言文的答題技巧
1、一般情況下,文言文閱讀中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字詞,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可以幫助考生理解文言文內容。所以,考生在答文言文的時候,不要忽視注釋,結合注釋閱讀文言文才是正解。?另外,考生在閱讀文言文過程中,如果碰到讀不懂的地方,不用停下來苦苦思索,應該繼續閱讀下去,對于文言文來說,考生只要明白大致意思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讀懂。?2、文言文中最難的題應該就是開放性理解題了,對于這類題,考生應該先讀懂文章,明白出題者想表達什幺醫院,然后再結合自身或是現實,談一談啟示或是收獲。
文言文答題套路
第一步:梳理結構,全面把握
對文章內容有了全局性認識,才能對局部有明確的指導。梳理結構,準確篩選信息要點,進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與主旨。對結構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題、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鎖定區域,準確篩選
在全面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題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對應的區域,然后在具體區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點,準確翻譯
在分辨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確翻譯,當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發生分歧的地方準確翻譯。
第四步:綜合分析,理清因果
對文意的分析必須綜合全文,要結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