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么風俗食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屬于夏天的節氣,夏至一到,夏天的味道就撲面而來,這時候白天漸漸拉長,暑氣越來越重。夏至屬于我國的傳統節氣,每到夏至,一些傳統食物不能錯過,那么夏至要吃哪些風俗食物?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夏至吃什么風俗食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夏至吃什么風俗食物
1、夏至面:在我國北方地區有一句話叫“冬至餛飩夏至面”,說的就是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時的飲食風俗。
2、夏至蛋:除了夏至吃蛋的風俗,民間還有夏至吃鴨的習慣。
3、夏至羹:主要盛行的地區是我國湖南長沙地界,每年夏至的時候,長沙人都會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湯丸食用,鼠曲草是當季的野菜,食用后可以滋補身體,對于夏天苦夏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4、夏至餅:夏至的時候夏收已經完成,此時新麥上市,有不少的人用新麥調糊糊,將其攤成薄餅,烤熟后食用,并且在上面放上很多青菜,例如青豆、豆莢、豆腐、臘肉、生菜等食物。
5、夏至狗肉:嶺南地區更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吃了夏至狗,西風繞場走”,也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吃了狗肉的話,身體就會強壯到足以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了,身體更加的健康。
適合夏至吃的水果
夏至水果——西瓜
夏季消暑珍品,涼甜可口。西瓜具有清熱消煩、止渴解暑、寬中下氣、療喉痹、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但是吃西瓜不能一次攝入過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獼猴桃具有解熱、止渴等功效。含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等營養素,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梨和蘋果。不過,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夏至水果——獼猴桃
獼猴桃具有解熱、止渴等功效。含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等營養素,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梨和蘋果。不過,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夏至水果——梨
梨有生津止渴、化痰清火、潤肺去燥的功能,適宜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結、高血壓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不過,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后血虛的人不宜食用。
夏至水果——香蕉
香蕉性甘寒,味微澀,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功效。對于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血熱氣滯者是十分健康的食物。但是,香蕉不適宜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的人食用,否則會引發虛火更旺。
夏至三候什么意思
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并且認為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
二候蟬始鳴,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有哪些傳統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3、夏至節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