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飲食吃什么食物
春季是冬夏季風轉換交替的季節,天氣時寒時暖,變化無常,氣壓也時高時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季養生飲食吃什么食物,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春季養生飲食吃什么食物
一、黑芝麻
春天灰塵和小飛蟲逐漸增多,很容易感染到眼睛,引起結膜炎,常吃黑芝麻能增強眼睛的抗病能力,減少結膜炎的發生。春天人體鈣流失比較快,骨骼變脆,尤其是兒童和老人,黑芝麻的鈣含量是雞蛋和牛奶的6倍,特別適合春季補鈣。黑芝麻中鉀含量豐富,每百克黑芝麻中含鉀高,而含鈉則少很多,鉀鈉含量的比例接近40:1,這對于控制血壓和保持心臟健康非常重要。
二、韭菜
春寒還料峭,春韭入菜來。韭菜又叫“起陽草”,性溫,有補腎補陽的作用。春天氣候冷暖不一,建議人們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陰散寒。韭菜具有散瘀、解毒的功效,不但有效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貧血與動脈硬化,所以不妨適當多吃韭菜。韭菜富含維生素A,多吃不僅能美容護膚、明目和潤肺,還能降低患傷風感冒、寒喘等疾病的幾率。
三、豆芽
我們在吃豆芽的時候,能夠有效的吸收其中的抗酸性物質,這種物質對于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對于促進血液循環,疏通血管是有很好的幫助。在生活中吃豆芽對于治療壞血癥也是有很好的幫助,這是因為在豆芽中有大量的維生素C,這種物質對于身體保健很有幫助的,能夠很好的緩解壞血癥,進而能夠保健身體。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惟豆芽白美獨異,食后清心養身。”可見,吃豆芽對于美白皮膚是有幫助。在古代不少人還會把豆芽稱作“冰肌玉質”、“金芽寸長”等。
四、山藥
春季天氣多變,容易著涼,拉肚子。常吃山藥能增強腸道消化能力,減少腸道內的水份,起到利濕止瀉的作用。春季也是呼吸道炎癥高發季節,常吃山藥可增強呼吸粘膜的抵抗力,對咳嗽、咳痰及肺炎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心腦健康,新鮮塊莖中含有的糖蛋白和甘露聚糖等活性成分,還能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淀,從而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
春季的養生特點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這個時節,人體之陽氣也要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所以,春季可說是凈化調養身體的最佳季節,那養生時必須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其逐漸旺盛充沛,所以要盡量避免耗傷陽氣、阻礙陽氣升發的情況發生。
中醫認為,春季人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在此時如果好好調養肝臟,便能增強免疫力。調養肝臟不僅要在飲食、生活上節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并預防外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春季養生禁忌
一:驟減衣物
從古至今,善于養生者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說法。
早春之時,寒溫交替,天氣反復無常,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驟冷還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乘機造訪。
二:春困無度
“春困秋乏”,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臥傷氣。睡眠過多,無病也會躺出病來。因為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能力下降,氣血運行不暢。春天的空氣十分清新,老年人應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使身體與季節的蓬勃之氣相應,從而杜絕困倦無度的狀態。
三:飲食無節
早春期的飲食以高熱量為主,要注意多吃富有營養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發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治感冒的雙重作用。
春季養生方法
1、保護肝膽最重要
春天會讓肝臟和膽囊中的一些小毛病變得更為嚴重。要保護肝膽,就要避免環境中的任何化學物質,少吃動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飯店吃飯,遠離做菜使用的劣質油,每天最好吃1—2把堅果。
應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欖油和用堅果及種子壓榨的油,它們就像潤滑劑一樣,讓你的身體零件更靈活、健康,不易生銹。肝氣舒暢,人的韌帶、肌腱和關節也不會僵硬。
2、春天應該多吃豆芽
豆芽處于一種不斷的生長過程中,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最為鮮活。
在萬物復蘇的春季,人的身體也在生長,尤其需要這種高質量的營養。此外,萵苣、菠菜等春季生長的新鮮綠葉蔬菜,以及草莓、櫻桃等應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3、進行“身體大掃除”
春天是掃除季節,身體也需要大掃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腸、兩周內不攝入任何糖和_、禁煙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飲食不要過量,七分飽就可以了,這樣會讓你的身體更有活力。精彩推薦:春季養生必吃的十種食物
春季養生保健知識
衣著要保暖
新春乍暖還寒,氣溫仍低,溫差幅度較大,且會有寒潮侵襲,無論居家還是外出,衣服不可見熱就脫,多捂幾天,“捂”過“倒春寒”。冬春之交,往往多風,實驗表明,風速越快,人體散失的熱量也越快、越多,人也就更覺寒冷,故春寒料峭風作祟,亦要加強防風。
春節期間多發的呼吸道及心腦血管疾病往往與風寒侵襲有關,此時切莫要忽視全身保暖。在明媚的春光下,不少青年少女換上了裙裝,一展風采。然而,傳統養生認為,寒從腳下起,“春捂”重在下身,春天衣著宜下厚上薄,年輕女性要保持好“溫度”,以免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病的襲擾。
飲食少而淡
新春佳節,食源不斷,食事頻繁,令人“口”不暇接。在大飽口福的時候,切記平衡膳食這一養生的基本原則。節日的各類食品要合理搭配,美味佳肴口到為止,少吃肉,多吃菜,少喝酒,多喝湯,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及食鹽應有所限制。注意勿暴飲暴食,莫過食油膩,食溫要適中,飲食須定時,食宜講衛生,養護好脾胃,保證正常的消化功能。
凡事無不具有兩重性,春節飲食不當,不但達不到補益身體的目的,造成營養物質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費,而且常常由量變到質變,導致病從口入,誘發諸多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等。因而,對于這些失之于口的疾病,務必“口下留情”。
起居需守時
春節諸事繁多,忙于應酬,“休而不閑、休而不空”的情況普遍存在,極易打亂正常生活規律。開心之時,莫忘調整“生物”鐘點,注意起居守時,歡娛有度,勞逸結合,勿亂作息。聚餐之時不可一醉方休,須把握好時間;卡拉OK、舞會最好夜半而止,盡早收場;影視切莫一看通宵,要按時睡眠;達旦“方城”害而無益,盡量少染。
疾病患者不宜熬更守夜,以免耗氣傷神,加重病情,應精心調養,好好休息,并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喜傷心”,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不可大喜過望,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參加緊張、劇烈的活動,切忌勞累,以防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