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養生飲食
大寒是反映氣溫升降過程和程度的一個節氣。大寒比小寒更冷,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寒節氣養生飲食,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大寒節氣養生飲食
1、含蛋氨酸食物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對于老年人來說,不妨多吃點豬血。豬血中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易吸收,適合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2、溫性食物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梨、綠豆、西瓜、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3、含碘食物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
4、含鈣食物
醫學研究證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卜、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5、含鐵食物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冬季怕冷與體內缺鐵有關。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和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被人體攝入后吸收率較高,尤其是動物血液,其鐵的吸收率可高達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帶、芝麻等,雖然含鐵也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多在10左右。
大寒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后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志。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結實、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氣溫連續多日出現-5℃以下天氣方可進行,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于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志。
大寒三候
一候雞乳
"雞乳"的意思是雞開始哺育后代了。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開始繁衍后代呢?因為母雞下蛋需要一定的陽光,在大寒節氣之前,光照比較少,所以極少下蛋。那因為母雞卵巢需要光照紫外線的刺激,而且光照比較少的話,產蛋所需的維生素D等礦物質元素也會少。所以,大寒節氣開始,光照增加,母雞就可以下蛋繁衍了。
二候征鳥厲疾
"征鳥"的另一個名字是"鷹隼",是一種比較兇猛的鳥。這種鳥可以叼著一小截樹枝,歷盡艱辛穿越太平洋。它的之所以要叼著樹枝,是因為中途累了可以把樹枝丟在海上然后立在上面休息,餓了可以直接捕捉魚來吃,最終得以成功穿越太平洋。為什么這種鳥到了大寒節氣時要"厲疾"呢?這里"歷疾"是指兇狠快速。征鳥之所以要變得兇狠快速,是因為大寒時節天氣更加寒冷,他要強悍搶奪更多食物抵御寒冷。
三候水澤腹堅
"水澤"指的的是湖水,"腹"指的是湖水中央"堅"是堅固的意思。到了大寒時節,湖面上的冰會結到湖中央,整個冰面變得非常堅固。我們這個時候可以在上面自由地玩耍。一般到了一年中的最后幾天,湖面上的冰都比較厚實了。可想這幾天天氣是比較冷的了。
大寒要注意什么
1.早早睡覺
在生活起居上,人們在大寒這個節氣,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好充足的睡眠時間,達到養精蓄銳藏陽氣的效果。
2.慢節奏的生活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的身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規律,在這個時候可以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鍛煉上也要有節制,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就可以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
3.吃一些溫熱的食物
中醫里有“寒者溫之”的說法,在冬天應該進食一些溫補的食物,就好比說羊肉牛肉等提高人體耐寒能力,也要進食蘿卜等食物防止脾胃消化不良。在我國傳統的養生知識里,冬季以養腎為主,多吃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這樣比較養胃。
4.平心靜氣
寒冷的天氣經常會導致人心情低落和沮喪,在大寒這一寒冷節氣里,應該要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和朋友交流,多曬太陽,節制喜怒。
大寒節氣養生要點
注意暖腳
大寒的時候天氣冷,有一句話叫做寒從腳底生,所以說做好腳部的保暖是很重要的。當我們的腳不冷了,心臟的功能會比較好,人也會比較有活力。建議大家要在出門的時候穿上加絨的厚棉鞋,不要穿一些單薄的鞋子,襪子也要選擇保暖的。
在晚上回家了之后,可以泡腳,每天幾分鐘的時間,就能達到良好的保健效果。泡腳時的水溫應該控制在40到50度之間,不能太高,避免燙傷。泡腳之后及時的把腳給擦干,涂抹上一些護膚霜,然后穿上襪子,這樣就不會感覺到冷了。
適宜的運動
大寒的時候不要以為應該一直窩著不動,這樣看似能保存體力,但是實際上是不利于健康的。我們應該適當的運動,做一些低強度的項目,比如說快走和健美操、瑜伽。在家里鍛煉即可,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10點或者下午3點到戶外鍛煉。
減少進補
小寒時節是需要進補,但大寒時節卻不推薦進補了。而且這個時間段,一定要記得,適量開始減少你的進補量。這是因為春天將至,萬物復蘇,有待人體陽氣的生發。適宜吃些生姜、大蔥、辣椒等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飲食不宜過咸,切忌寒冷食品。
營養科專家表示,大寒進補宜“封藏”,但進補到這時需收尾,偶爾吃些狗肉、羊肉無妨,為了逐漸適應春季升發的季節特點,可適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卜、菜花等蔬菜,此外,還需多飲水。